2020年阶段性总结

如果达成某个目标,再把这个博客补上。

如今正是兑现这个承诺的时刻,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,经历了好多,思考了很多,也收获了很多。与之前相比,变了很多,没变的也很多。

剑未配妥,出门已是江湖;
过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。

说是阶段性总结,其实就是关于某些看法的个人浅见,再辅之以道德经做旁注,简直就是十足的神棍。

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
无名天地之始,有名万物之母。
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
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
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以「无」溯其根源,以「有」窥其轨迹。我所处的世界是建立在我的认知基础上,当我探寻一个问题时,由于我的出发点不同,注重点也会不同,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不同,而且这个结论还可能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。当我的结论被公布出去后,别人会在自己的认知上去审视这个问题,此时我的结论就是在我的认知与他人的认知共同作用下得出的结果。那么,这个结果还是我的结论么?

上面的这个问题就引出了另外的一个问题,如何表述客观事物,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,如何理解别人的想法,如何理解别人表述的客观事实。

我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,到最后我都可能去否定自己结论。我说的道理不稳定,甚至不具有普适性。而且,我用语言等媒介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么?当想法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给别人,别人再去理解时,我的真实想法又还剩多少呢?所以,事情就变得很玄学了。

到底如何去解读呢?去除自己的主观想法,剥离他人的个人偏见,溯其本源。譬如,现在的议论文,都喜欢举例论证,因为这些都是接近真相的客观事实,在每个人的世界中都可以得到论证的。然而,你以为的真,甚至大家以为的真,真的是真的么?所以,真真假假,事情变得就更加玄乎了。

好了,以上的问题扯来扯去都有点晕乎了。然而,这也是本文要说的一点 —— 思维开放。认不认可无所谓,如果你抵触以上的观点,我们就可以认为你在思维上不开放。

当然,解释了那么多并不是为了论证思维的开放性,而是要求我们应该思维开放。我们的思维不应该被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要有底气去质疑一切,因为这个世界你从未真正审视过。

知不知,上;不知知,病。
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

你以为我只用白话文说你思维不开放就算完事了?不,图样图森破。

知道我们知道的,这很不错;但是拒绝承认我们不知道的,这是一种病态,这个一种固执已见的体现。只有知道我们还有不知道的,才能去接纳我们不知道的,才能将不知道的转化为知道的。生活中总有一些「杠精」,总是喜欢拿自己知道的去反驳自己不知道的。这和「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识字」有何区别?如果要问如何与这些人沟通,不好意思,和有「病」的人沟通不来。

无为而无不为,而不是无所作为。否认自己,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。

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,为天下式。
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岂虚言哉!诚全而归之。

自见,自是,自伐,自矜,正因为脑袋里装的都是自己,所以再也容纳不了其他的。曲、洼、少可保全、盈、得,枉、敝、多反而会招致直、新、惑。由于总是处在不断成长的状态中,等你反应过来时,你已经甩开了很多人。

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,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
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
民之从事,常几成而败之。
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。
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。
以辅万物之自然,而不敢为。

真以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?这又不是心灵鸡汤。万物皆有规律,「天下难事必做于易,天下大事必做于细」,有因必有果,借势而行,顺势而为,不可为,不可执。

有点扯远了,懒癌犯了,不想写了,最后说下沟通和聊天的看法。沟通是一门艺术,它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彼此的观点,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。它需要根据沟通的对象,沟通的话题等因素不断去调整表述的方式,以达到高效的交流。而聊天,则不是。

------------- The End -------------
显示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