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乌合之众》

读后感

在读《乌合之众》的过程中,有时候会想,如果作者生在中国该多好,有着时间跨度长,历史悠久的群体可以研究,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个人认为本书的论调基础是,人终究不是一个理性的人,能够被群体接受的意见往往不是最优的,而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。

语录

个人有意识的行为,会逐渐被群体无意识行为取代。

理性只是较晚的人类才有的属性,并且还不够完美,还不能揭示无意识的规律,理性想要站稳脚跟,还需要未来很长时间。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,无意识作用很大,而理性却没什么作用。

群体是不善于推理的,但却是急于采取行动的。

创造文明,领导文明的,从来都不是群体,而是少数的知识贵族。群体有的只是强大的破坏力,他们的统治永远都是一个野蛮阶段。文化的高级阶段的表现有着复杂的典章制度,能够从原始的本能状态转为思想的理性状态。

最容易被人们容忍的办法,其实是不怎么清楚、不容易理解,而且看上去负担最小的办法。

个人的自觉的个性消失,并且情感和思想要和其他人一起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,这是想要组成群体的个人所必须表现的特征。

无意识现象不但存在于有机体的生活中,而且存在于智力活动中,并发挥着一种完全压倒性的重要作用。

事实上,人们在智力上是有很大差异的,但在本能和情感方面是很相似的。

在集体的心理中,个人的才智是被削弱的,个性也同样被削弱了。也就是异质性被同质性吞没,无意识的特性品质占据了上风。

群体中可以累加的一般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。

群体中的每个个人只是把他们拥有的共同的寻常品质集中在一起,那么这个群体所拥有的只能是明显的平庸,而无法创造出新的特点。

无意识人格的强势,有意识人格的消失,通过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,人的思想和感情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,并且会立刻将这种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。

群体感情的狂暴,会因为群体的责任感消失而得到强化,尤其是在异质的群体中,而且这个群体中人数越多,就越会这样。

群体有着明确认识的感情,就是专横和偏执,群体中的他们很容易产生这种感情,而且,只要有人在他们中间,暗示他们,或者煽动他们的这种情绪,他们会立刻付诸行动,将之实现。

一种观念的产生,不管它刚出现时有多么高深和伟大的成分,不管它多么伟大,仅仅是因为它进入了群体这个理由,处在群体低下智力的范围,并对群体产生的影响,就让这种观念的伟大成分丧失殆尽。

一种观念,只有经过彻底的改造,并进入无意识领域,变成一种情感,才能被群体接受。

任何推理,不管是高级的推理,还是群体的拙劣的推理,都需要借助他们头脑中的观念,但是有所差别的是,群体用来推理的各种观念之间,没有逻辑性,只有表面的连续性和相似性。

把群体不同的事物,只在表面上有一些相似的事物混合在一起,同时让具体的事物普遍化,这就是群体推理的一个特点。

对于智慧形象思维的群体来说,形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,他们一般也只能被形象打动。这些形象可以吸引或者恐吓群体,自然而然就成为群体行动的最直接动机。

可以影响民众想象力的,是事件发生以及引起人们注意力的方式,并不仅仅是事件的真实本身。

一切宗教的创立者,或者某个政治信条的创立者,他们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,取决于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他们都成功地激起了群众那种想入非非的感情。

在感情与理性的冲突中,感情从未失败过。

是时间把各种观念、信仰、思想等碎片集聚起来,形成这个时代的思想和观念。可以说,思想与观念的形成,根植于漫长的岁月的积累,可不像掷骰子那样凭运气。

各个不同民族的行动,支配他们的是自己的性格,但凡与这种性格不吻合的,即使拿来了,也不过是暂时借来的,只能作为表面的伪装。

国家用教育、教科书,让很多人具有了高文凭,然而国家只能利用这部分人中很小的一部分,那么另一部分只能无事可做。所以,工作只能给最先来的人,后面剩下的人变成为了敌人。

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动力向来不是理性,也可以说,尽管理性是存在的,但文明的动力始终还是各种感情,这些感情包含有尊严、自我牺牲、宗教信仰、爱国主义精神和对于荣誉的热爱。

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的头脑,最可靠最有效的办法,就是做出断言,并且简洁有力,不用理睬任何的证据和推理。

利用断言、重复和传染而进行普及的观念,借助环境得到了最大的威力,然后它们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,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名望。

没有成功陪伴的名望,是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走向消失的结局的。

所有的普遍的信念,都是虚构的,它能够生存的唯一条件,就是不要去审查它。

群体的头脑中,一旦有新的教条生根,那么这些教条作为源泉,会持续鼓舞人心,并且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制度、生活方式以及艺术。人们处于这样的环境中,就会被它绝对地控制。

能够引导意见的力量是不存在的,再加上普遍信仰的不断消亡,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,不管是什么秩序,总会存在着完全相反的意见。并且让群体产生一种态度,就是只要不是直接触及他们的利益,他们就不会关心。

因为讨论和分析,所有的意见都没有了名望。意见的特征退化得很快,持续的时间也非常短暂,我们的热情也就很难被唤醒。现代人也开始变得越发麻木不仁。

一种文明,如果使得群众占据了上风,那么它离消亡也就不远了。如果非要找一些事去延缓它的毁灭,那就只剩群众极不稳定的意见了,还有群众对所有普遍信仰所表现出的麻木不仁。

群体所拥有的状态,或者说支配群体的那种力量都类似于一种野蛮的状态,或者可以理解为像这种野蛮状态的一种回归。种族需要的是获得稳定结构的集体精神,只有这样,种族才会逐渐摆脱那种缺乏思考的群体力量,进而走出野蛮状态。

古老的理想一旦消失,种族的才华也就消失了。它回到了原始状态,变成一群独立的个体,成为乌合之众。它没有同一性,没有未来,它所拥有的特性只是乌合之众一时的特点。它的文明的稳定性已经没有了,毫无办法地随波逐流。至上的权力是民众,盛行的是野蛮的风气。文明可能依旧比较精彩,因为历史悠久,文明的外表依旧存在,但是它已经是将要倾倒的大厦,摇摇欲坠,没有支撑,只等风暴来临,它就马上倾倒。

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,就是在追求理想中,从野蛮到文明,然后,理想没有了优势,便会走向衰落,然后死亡。

------------- The End -------------
显示评论